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和逐步提高学校文化建设水平,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于2023年11月16日至17日在广东珠海召开2023年度学术年会。参加此次学术年会的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东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银付,中国教育学会文化研究分会理事长刘可钦,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王守军,中国教育学会文化研究分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周满生,中国教育学会文化研究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第十一届国家督学杨志成等领导专家以及3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领导及教师。
中国教育学会文化研究分会理事、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校长金红也应邀参加了本次学术年会,并在分论坛上做专题分享。
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文化:学校高质量发展引擎”。一天半的会议,既有部委领导和学术专家的主旨报告,又以分论坛的形式进行各地各校教育教学经验的分享交流。
11月16日下午,四个分论坛研讨活动开启。第四分论坛以“班级文化的包容和协商”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六位校长对自己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做了分享。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校长金红分享的题目为“1+1@所有人的班级建设——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班队建设的‘清源方略’”。她从富有情调的班级生活图景、建设高质量班队的“清源方略”及班级文化建设面对的困境和思考三方面进行分享。她首先提出理想的班级生活图景是朝气蓬勃、团结互助的,集体中的每一个人是习惯于协商对话的,班级成员之间是相互信赖的。高质量的班级生活搭建起整个学校的高质量,中小学班级生活独特而重要的育人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成长的丰厚土壤。承载班级生活的班级建设应该是成为学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基础工程。班级的建设本质是集体协商能力的培养和展现,班级建设的过程应该从看见所有人、听见所有人开始。
其次,她以学校五年级9班“海洋中队”的带班方略为例,深入分析了班队成长的历程。“海洋中队”践行“‘1+1’@所有人”育人模式,着重培养学生五个关键能力。通过定制目标、定制班级建设路径、定制评价工具、定制班级行动等,经过五年时间的探索与实践,中队先后收获了“合肥市优秀少先队集体”“安徽省红领巾奖章集体四星章”“全国红领巾中队”等诸多荣誉。
接着,她详细阐述了“1+1@所有人的学校方略”。学校通过分校区管理让班级建设跨年级联动 、“清源明白纸”为班主任作为设定最低水位、教师学习为班主任成长找标杆、成长导师方案给班级教育难点送援军、家校合作研究为未来班级建设引方向等为班级文化建设赋能,引发引导更多的班主任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打造更多的优秀中队。
最后,她讲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困境来自于班主任没有认真审视班级教育权、管理权,深入思考“何为班级”“班级何为”等。她强调建设高品质的班级,建构高质量的班级生活,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坚毅的行动勇气,还需要从审视发生在班级场域内的各种教育现象,以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作出解释。同时需要不断追问——“何为班级”“班级何为”“学校何为”。
分享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军对发言进行了点评。他指出,金红校长的“清源方略”坚持了“包容和协商”的班级文化建设原则,学校的支持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班级建设的前期精准调研工作为后续的实践提供了靶向支撑,对建设好班级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他强调学校心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班队建设的时候,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分论坛坛主、北师大中国创新研究院中小学校发展办公室中心主任王昌胜在11月17日的总结发言中指出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的“清源方略”构建的“朝气蓬勃、团结互助、相互信赖、彼此支持、协商对话、合作互动”的班级生活图景为班级文化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次学术年会规格高、氛围浓、内容丰富,让所有与会者深受教育。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能在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中分享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是中国教育学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肯定,更是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并举的结果。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道路,坚定教育自信,努力传播庐阳首善教育的好声音。
撰稿人:孙洋洋
摄影人:孙洋洋
初审人:李建军
终审人:陈晓艳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